學校傳染病防治

學校是一個團體,校內教職員生眾多,彼此接觸密切,一旦傳染病入侵,極易引起疫情傳播,更可能由學校蔓延至家庭,甚至波及社會,釀成大流行。       

由於傳染病種類時有變異,且相關預防或處理措施會因應不同傳染病而有更新,任何一種傳染病都可能在學校中發生。       

我國現行「傳染病防治法」源自於民國33 年,歷經七次修訂,目前為民國93 年1 月20 日修正公布之法令內容,其中第三條將法定傳染病分為五類。而學校中容易發生的傳染性疾病不只是法定傳染病,還有許多其他的傳染性疾病,且時令更替仍難免又有新興傳染病發生,如H5N1 禽流感。故無論何時發生傳染性疫情,學校皆應遵循傳染病管制規定落實執行各項相關業務。       

傳染病管制原則,主要有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及保護易感染性宿主等方法。因此校園防疫工作,應包含改善環境衛生、施行預防接種、預防直接傳染(早期發現,早期隔離)、實施衛生教育四大要項,且建立一份標準化處理流程,才能迅速與有效遏止傳染病蔓延。       

在行政院衛福部或疾病管制署網站可以搜尋到許多有關傳染病管制的最新資訊,學校辦理傳染病管制業務應隨時上網搜尋最新訊息,提供給學校師生或家長參閱,正確宣導傳染病知識及其因應處理措施,以降低感染機會與恐慌情緒,增進健康。